三角函数说课稿

时间:2024-02-20 00:02:55
三角函数说课稿

三角函数说课稿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么应当如何写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三角函数说课稿,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三角函数说课稿1

《锐角三角函数》(第一课时),所选用的教材为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根据新课标的理念,对于本节课,以教什么,怎样教,为什么这样教为思路,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方法和学法分析,教学过程分析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1、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是人教版初中数学新教材九年级下第28章第一节内容,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方面,这是在学习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关系、勾股定理等知识的基础上,对直角三角形边角关系的进一步深入和拓展;另一方面,又为解直角三角形等知识奠定了基础,也是高中进一步研究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的工具性内容。鉴于这种认识,我认为,本节课不仅有着广泛的实际应用,而且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2、学情分析

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征来看:

九年级学生的思维活跃,接受能力较强,具备了一定的数学探究活动经历和应用数学的意识。

从学生已具备的知识和技能来看:

九年级学生已经掌握直角三角形中各边和各角的关系,能灵活运用相似图形的性质及判定方法解决问题,有较强的推理证明能力,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

从心理特征来看:九年级学生逻辑思维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象能力也随着迅速发展。

从学生有待于提高的知识和技能来看:

学生要得出直角三角形中边与角之间的关系,需要观察、思考、交流,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锐角三角函数的意义,提高应用数学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了,深入浅出的剖析。

3、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以上对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学情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为:理解正弦函数意义,并会求锐角的正弦值。

难点为:根据锐角的正弦值及一边,求直角三角形的其它边长。

二、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指出,教学目标应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阐述,而这四维目标又应是紧密联系的一个完整的整体,学生学知识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告诉我们,在教学中应以知识技能为主线,渗透情感态度,并把前面两者通过数学思考充分体现在问题解决中。借此结合以上教材分析,将四个目标进行整合,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 理解锐角正弦的意义,并会求锐角的正弦值;

2 掌握根据锐角的正弦值及直角三角形的一边,求直角三角形的其它边长的方法;

3 经历锐角正弦的意义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 观察分析、类比归纳的探究问题的能力;

4 通过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体会数学的合理性和严谨性,使学生养成积极思考,独立思考的好习惯,并且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分析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学的一切活动都必须以强调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出发点。根据这一教学理念,结合本节课的内容特点和学生的学情情况,本节课我采用“三动五自主”的教学模式,以问题的提出、问题的解决为主线,始终在学生知识的“最近发展区”设置问题,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实践活动,以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形式,在教师的指道下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引导分析时,给学生流出足够的思考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联想、探索,从真正意义上完成对知识的自我建构。

本节课的教法采用的是情境引导和自学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适宜的问题情境引发新的认知冲突;建立知识间的联系。教师通过引导、指导、反馈、评价,不断激发学生对问题的好奇心,使其在积极的自主活动中主动参与概念的建构过程,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享受数学学习带来的乐趣。

本节课的学习方法采用自主探究法与合作交流法相结合。本节课数学活动贯穿始终,既有学生自主探究的,也有小组合作交流的,旨在让学生从自主探究中发展,从合作交流中提高。

四、教学过程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为有序、有效地进行教学,本节课主要安排以下教学环节:

(一)自学提纲

1、 已知:在Rt△ABC中,∠C=900,∠A=30°,BC=10m,求AB

已知:在Rt△ABC中,∠C=900,∠A=30°,AB=20m,求BC

设计意图:建构注意主张教学应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出发,相似的三角形性质是本节课深入研究锐角正弦的认知基础,这样设计有利于引导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

2、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利用多媒体播放意大利比萨斜塔图片,然后老师问:比萨斜塔中条件和要探究的问题:“你能根据问题背景画出直角三角形并且利用边求出斜塔的倾斜角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锐角三角函数(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以问题串的形式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对旧知识产生设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通过情境创设,学生已激发了强烈的求知欲望,产生了强劲的学习动力,此时我把学生带入下一环节。

(二)合作交流

1、阅读课本P74问题与思考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内合作探究)

结论:直角三角形中,30°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

2、阅读课本P75思考,并求值

结论:直角三角形中,45°角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值 。

设计意图:现代数学教学论指出,数学知识的教学必须在学生自主探索,经验归纳的基础上获得,教学中必须展现思维的过程性,在这里,通过观察分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 等活动,引导学生归纳。

3、阅读课本P75探究 。

问:锐角A度数一定时,不管直角三角形的大小如何,它的对边与斜边的比有什么关系?你能解释吗?

4、正弦函数定义:在Rt△ABC中,∠C=900,把锐角A的对边与斜边的比叫做∠A的正弦,记作sinA,即sinA=BC/AB

对定义的几点说明:

1、sinA是一个完整的符号,表示∠A的正弦习惯上省略“∠”的符号.

2、本章我们只研究锐角的正弦。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已基本把握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此时,他们急于寻找一块用武之地,以展示自我, ……此处隐藏31952个字……教材的地位与作用:本节课要讲的是正、余弦函数的性质,它是历年高考的重点内容之一,在高考中常以选择题、填空题的形式出现。有时与其它三角变换、函数的一般性质综合。考查灵活,常有创新性。这就要求我们注意运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培养学生善于运用三角函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因此,学好这节课不仅可以为我们今后学习正切、余切函数的性质打下基础,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对知识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根据教参及教学大纲的要求,依据教学目的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正、余弦函数的性质及应用(定义域、值域、最大、最小值、奇偶性、单调性)

(2)能力目标:

a:掌握正、余弦函数的性质;

b:灵活利用正、余弦函数的性质

(3)德育目标:

a: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b:培养联合变化的观点

c:提高数学素质

3、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定及依据;

由于正、余弦函数的主要性质在本节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成为本节课的重点,在教学中,单调性、奇偶性和周期性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三个概念,而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以及周期函数,周期,最小正周期的意义是本节教学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的内容。这在学生的基础上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成为本节课的难点。那么克服本节课的难点的关键在于复习好正、余弦函数图象的意义,充分利用图形讲清正、余弦函数的特点,梳理好讲解顺序,使学生通过适当的练习正确理解概念、图象、特性、实现教学目标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探索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二:教材处理:

正、余弦函数的性质,其中定义域、值域、最大值、最小值,学生以前已接触过,所以只需简单提示。但是单调性,奇偶性,周期性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的,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参差不齐,接受能力不同,因此在教学中要顾全局,耐心讲解,并通过适当的教具启发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

1、教学方法:启发诱导式教学方法,为增强图象的形象直观性,增大教学内容,提高效率。我利用计算机软件,在此基础上,学生运用观察法、发现法、学习法、归纳法以及练习法进行学习,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我以习提问形式引入课题,意义使学生利用类比思想,认识到研究三角函数的方向所在,减少盲目性。为了有利于学生正确了解正、余弦图形的性质,我又指导了学生复习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再从介绍图象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发现、归纳函数的性质。同时结合不同例子巩固所学的知识,训练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软件辅助教的充分利用使得教学生动而有条理,使学生认识到数归思想、数形结合在学习知识中的作用。

2、教学手段:根据本节课的特点,要在正、余弦函数的图象的基础上操作性质,所以有条件的话不防可用动画的形式表现,给学生一种直观形象,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通过复习已学过的正、余弦函数的图象,不妨叫学生自己作图,这样不仅复习了上节课的五点作图法,还可以引出新课,正、余弦函数的性质

2、新课

a:打出多媒体课件,不妨叫学生自己观察正、余弦函数的图象,定义域和值域,最大值,最小值,学生应该都能观察出来,只须稍微强调一下。

b:周期函数的定义:可有诱导公式sin(x+2kn)=sinx

得出函数值是按一定的规律重复取的,给出定义,讲解定义时,要特别强调“作零常数t”,及“对于定义域的每一值,都要有f(x+t)=f(x)成立,也就是说,如果在定义域内的每一个值使得f(x+t)=f(x)成立。非零常数t就是周期了,不妨举一个例子,是否正弦函数的周期,sin(n/2+x)是否等于sin(x)还应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函数都会有最小正周期。

c:奇偶性:在讲解定义时,应该强调,在判断函数是否为奇偶函数时,必须先看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后再由f(x)=f(-x)或f(-x)=-f(x),也就是说,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一个函数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还应强调并不是所有的函数都有奇偶性,但也有函数既是奇函数,也是偶函数。可以举例说明:奇函数一定关于原点对称,偶函数一定关于y轴对称。反之也成立。

d:在讲解周期性、奇偶性、单调性时可有多媒体课件实现。

(1)、对称轴:y=sinx的对称轴是x=kn+n/2;y=cosx的对称轴是x=kn;对称性;

(2)对称中心:y=sinx的对称中心是(kn,0)y=cosx的对称中心是(kn+n/2,0)

当y=sinxx∈[-n/2+2kn,n/2+2kn]时,曲线逐渐上升,y的值由-1逐渐增加到1;

单调性x∈[n/2+2kn,n/2+2kn]时,曲线逐渐下降,y的值由1逐渐减少到-1;

当y=cosxx∈[-n+2kn,2kn]时,曲线逐渐上升,y的值由-1逐渐增加到1;

x∈[2kn,n+2kn]时,曲线逐渐下降,y的值由1逐渐减少到-1;

五、例题讲解:

例1:

cos(-23n/5)-cos(-17n/4)

问:能否求出上式的值?能否求出其值比0大还是小?须运用我们这节课所学的哪部分知识?

求上式的值大于0还是小于0?

∵y=cosx是偶函数,∴原式为cos(23n/5)-cos(17n/4)

可知cos(23n/5)

即cos(-23n/5)-cos(-17n/4)<0

例2:y=√sinx+1

提出问题:学生能提出什么问题?

教师引导:上式有没有最大值,最小值,值域,什么时候取得最大值?什么时候取得最小值?奇偶性如何?能不能画出它的图象?图象与y=cosx有什么关系?

求取的最大值的x的值所有集合。

当x取最大值时的取值为x=kn+n/2(k∈r)

即取的最大值的x的值的所有集合为[x∣x=kn+n/2(k∈r)]

例3:y=√sinx的定义域。

由0≦sinx≦1可得:

x的定义域为:2kn≦x≦&pro

d;+2kn(k∈r)

即x的定义域为[2kn,n+2kn](k∈r)

问:可不可以求值域?有没有奇偶性?如果有的话,是奇函数还是偶函数?

拓展:求上式函数的奇偶性。一般来讲,学生会用定义法求出上式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结果:上式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问:为什么呢?

强调:函数有奇偶性的必要条件是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

六、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学习,要求掌握正、余弦函数的性质以及性质的简单应用,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七、作业布置:

使学生通过作业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本节内容

《三角函数说课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